
一座城市的发展,凝结了无数人的奋斗
深圳就是一部行走的历史
我们向先行者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深圳40年,标朗身在其中,有幸参与
未来我们凝心聚力再出发,乘风破浪更远航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为什么会是深圳? 为了探寻答案,近日央视CCTV-2财经频道《对话》栏目来到深圳,对话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点击此处,查看《对话》完整访谈内容。
以下为《对话》嘉宾:(按发言先后顺序)
主嘉宾:
王伟中 广东省委副书记 深圳市委书记
对话嘉宾:
陈十一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
徐扬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
刘陈立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所长
高 文 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
王勇健 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志列 研祥集团董事局主席、深圳市工商联主席
蔡俊涛 深圳市宝安区水务局工程事务中心工程一部副部长
刘佳晨 深圳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局长 党组书记
何新生 深圳市龙华区民治街道北站社区党委书记
「以下为《对话》节选」
人才不求为我所有 但求为我所用
主持人:不仅仅在这儿可以看到深圳速度,在您的实验室当中可以看到深圳的特色,特事特办,因为我听说在您这里儿一个被称之为双聘制的方式。
高文:这个双聘是真的双聘,不是说简单地说给你个证或者说给你个空头的头衔,不是名义上的,是实实在在的。这个双聘人员,我们发他一半的工资和各种各样五险一金的待遇,但是我们不是直接发,我们把这个钱就拨到他原来所在单位。这是第一,第二呢,我所有的设施都向他开放,向他和他的学生开放,所以他就是实验室的人,同时当然他也是另外这个单位的人。发了论文,(鹏城)实验室不去争第一,原单位是放在第一位的。
主持人:那你们图什么呢?
高文:就是要图深圳能有一个高水平的做基础研究和做国家重大需求专项的这一个高地。
主持人:沿途下蛋就行,咱们不用去分前后左右。
王伟中:深圳这些年,引进国际的人才、顶尖的人才,那么特别是像诺贝尔获得者,我们在深圳建了十几个诺奖的实验室和基础研究的机构,这些都是最前沿的,但是你要想让诺贝尔获得者全职在深圳工作,或者是,按我们的说法你就入赘深圳,其实也是不现实的。所以深圳就定下一个,我们都是以诺贝尔获得者个人的名字来命名的实验室,那你必须每年在深圳,你本人,同时要带上你的团队,在深圳工作一个月以上,你不能在其他任何地方,还有同样的这种机制。说到底深圳人是求真务实的,你也不要忽悠我,我也会正式地对待你。一个实验室,起步就一亿的经费。
诺奖实验室 深圳大集结
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相继发布,深圳诺奖实验室建设进入快车道。在这一年间,索维奇智能新材料实验室等4家诺奖实验室相继落成。深圳诺奖实验室数量达到11家。
根据《粤港澳大湾区》高新科技产业发展规划及其发展战略,卡颂智能壁材-索维奇智能新材料实验室(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于2019年4月在深圳成立,使卡颂智能壁材瞄准智能新材料的发展前沿,以解决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为目标,围绕智能新材料的前沿领域,面向国家的战略发展需求,同时紧密结合深圳市的科技产业发展,以产学研为发展趋势和导向,开展材料领域的应用科学研究,并整合世界一流人才及研发资源,通过基础研究和成果应用产业化同步结合,推动深圳和中国在智能新材料及周边领域的基础研究和产业发展。
在皮埃尔教授的带领下,卡颂智能壁材-索维奇智能新材料实验室围绕材料科学与工程展开研究,充分将索维奇教授分子机器人的学术研究应用到智能新材料研发,推动材料科学和健康产业的发展。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时代的来临,深圳的城市价值又上一层楼。作为时代的远见者,标朗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前瞻布局国际前沿领域研究的热点:智能新材料,用超凡挑战寻常,以行业开拓者的姿态,贯彻实施绿色产业链战略,研制更多高品质壁材产品,为大众带来高效节能、健康舒适的室内空气环境,提升美好生活的内涵价值。